热词: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
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!
  • 概要
  • 历史
  • 地理

  绥棱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,属绥化地区,面积4271平方公里,人口31万。全县绥棱、上集、四海店3镇和靠山等11乡。
  绥棱县名由境内的绥棱阁山而得名,此处元属辽阳水达达路,明属奴尔干都司之内刺吉河卫,清属呼兰副都统辖区及绥化府,光绪十六年(1890年)于上集厂设分防经历,1917年升为绥棱县,1941年县治迁至今绥棱镇。
  本县地处松嫩平原东部,小兴安岭西麓,地势东北高,西南低,东北部有丘陵漫岗区,有母树林、宝山、绥棱阁山四平山等山峰,西南部为冲积平原,为本县农业区。
  主要河流有诺敏河、泥尔根河、克音河、水利资源丰富。
  本县平原与漫岗交错,属丰山区,主要农作物有水稻、大豆、小麦、玉米、谷子等,是黑龙江省主要大豆产地。
  畜牧业以饲养牛,奶山羊,猪为主。县境东部山区森林资源丰富,是全省重点天然林区之一。主要树种有红杉、落叶松、水曲柳、黄波萝、桦等。绥棱林业局驻境内。
  发展较快的工业有机械、木材加工、纺织、乳品、工艺美术、陶瓷等,其中工艺美术、陶瓷花盆是驰名中外的手工艺品。
  近年来还进一步加大了推广和应用科技新成果的力度。新技术覆盖面达95%以上,聚乙烯丙仑双面复合防水卷材填补了国内空白,获国家专利和新 产品奖。
  交通以公路为主,滨北铁路过境,森林小铁路可通东部林区。

  绥棱,原称“上集厂”,与绥化下集厂(今绥化市双河镇)相对而得名。设治时,始以境内诺敏河(即努敏河)取名,设置诺敏河设治局;旋因与本省拟设之诺敏县重名,故以该境东北之“绥楞额山”,定名绥楞设治局。绥楞,满语“蚂蜂”之意,因山上多蚂蜂而得名。后因“棱”与“楞”同音,铸县印时,改为“绥棱”;后又将“棱”改为“稜”。简化字 “稜”与“棱”通用,故为“绥棱”。清代为呼兰城守尉辖地。光绪初年,垦民来此地垦荒,建立新立屯,1878年(清光绪四年)改称“上集厂”(今上集镇)。1885年(清光绪十一年),划归新设置的绥化厅管辖。1889年(清光绪十五年),设上集厂分防经历,隶属绥化厅。中华民国成立后,1913年将上集厂分防经历改为警察事务所。1914年7月13日,将上集厂警察事务所改为绥化县上集厂佐治局。1915年4月,设置诺敏设治局,旋因与拟设诺敏县重名而改为绥楞设治局,同年7月1日设治员于上集厂正式开办。隶属绥兰道。1917年1月1日,将绥楞设治局改为绥楞县,为三等县,县址上集厂。1921年6月,中华民国政府颁发县印时,将 “楞”铸为“棱”字,遂改为绥棱县。1929年2月,撤销道制,改由黑龙江省直辖。东北沦陷后,初隶黑龙江省,1934年1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。1937年将绥棱县之“棱”字改为“稜”字。1939年6月,改隶北安省。实行街村制后,将县城(上集厂)改为绥稜街。1941年7月,伪县公署由绥稜街移驻兴农街(今绥棱镇)。1945年“九三”抗日战争胜利后,绥稜县隶属黑龙江省。1947年2月至9月,隶属黑嫩联合省第一专区。黑嫩联合省分设后,由黑龙江省直辖。1956年3月,划归绥化专区管辖,1958年8月改隶松花江专区。1965年6月,松花江专区改称绥化专区,归绥化专区管辖。1980年按地名普查标准要求,县名的“稜”字复改用“棱”字。
  1992年,绥棱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,小兴安岭西南麓。东与伊春市、庆安县接壤,南与绥化市分界,西与海伦市、北安市毗邻,北与逊克县相连。全境总面积4238平方公里。全县共辖14个乡、镇。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30.96万人,其中非农业人口11.58万人;满、回、朝鲜、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.3%。县政府驻地绥棱镇。

  地下矿产资源得天独厚。经国家地质部门初步勘探,已发现 182 处 22 种,多属于高品位、易开采的优势矿产。其中:五一铀矿是全国罕见的砂煤沉积型富铀矿,非常适合地浸法开采。前头井陶粒页岩矿距县城仅 13 公里,储量在 500 万立方米以上,易于开采运输。泥炭总储量 1191 万吨,腐植酸含量高达 38.95% ,含氮量可达 2.48% ,是生产泥炭生物复合肥、生化复合肥的重要原料。瓷石矿储量为 500 多万吨,属优质瓷石矿,开采条件良好。石材矿已探明储量 1.52 — 2.2 亿立方米,八一玉冰花花岗岩、阁山玄武岩等矿产资源可开发高级饰面板材、石制工艺品、墓碑石、高等级公路碎石等产品。